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家论坛 >> 与国际接轨提高工科院校在校生工程技术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在校生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

与国际接轨提高工科院校在校生工程技术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在校生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

2010-01-10 03:14:44 来源: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 浏览:7873

 杨文杰  李慕勤  曹永胜  尹柯  吴明忠
(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4007)
 摘要:分析了高校工科学生理论知识的结构与工程技术能力的现状,结合在校生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过程,提出了“学历+资格”培养模式,建立工程能力实践和工程能力培训机制,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教学实施的一系列相关措施。
关键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工程能力;资格认证


0、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工科学生素质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响应,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很明显,加入WTO后,国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方法在我国的布局和发展,国内企业向海外发展的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开放和改革必将进一步加宽、加深和加快。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将大幅度增加,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资格认证的国际互认将日益迫切。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等,都有一个国际共识的问题,就是要强化工程教育,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
1、我国高校学生理论知识的结构与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
  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取消了单独的热加工专业,合并成材料工程学科,实行通才教育,各专业的教学学时比原先减少近一半。然而,对企业来说,需要的是能尽快独立工作的专门人才。要尽快地从“通才”过渡到“专才”,要求我国的教育、培训体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安排。但是,一方面在当前,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使焊接生产的工作量猛增,企业急需工程能力较强焊接工程技术人员。在这迅猛增长的时期,对于将高校焊接专业的现行教育做法,应该出台相应的弥补措施。特别是实行通才教育后,没能及时建立和完善后续教育体系,这将严重影响今后接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来源。另一方面,高校实行通才教育后,不同的高校培养的学生应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广大基层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工科的高等教育不但要有培养科研型人才的院校,还应该有更多的培养能适合现代企业工作需要的工程师的院校。工程师是社会需求人数最多、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的群体。在四年的工科教育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特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牢固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确立深入生产一线的思想。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我国的工业基础才能牢固,科技成果才能有众多的承接企业主体,制造业才能有所创新和持续发展。高等院校要培养科研型人才,也要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工程师。熟悉现代焊接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特点,当前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同等重要的。另外,从“通才”到“专才”的后续教育也不应全部由企业来承担。因此,尽快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2、我国企业对焊接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家。钢铁材料必须通过各种热加工手段,如焊接、锻造、铸造、热处理等加工方式,成为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也逐步加剧,国际市场上存在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壁垒的较大差异,影响了我国焊接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生产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在国际资质方面准备不足,甚至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机械加工工程领域国际存在很多标准,而且各个国家有自己的标准,因此,在国际市场需要按统一的国际标准执行。国内企业对外承揽工程、产品出口及来料加工等外商关心的是企业是否具有国际资格的工程管理型人员,企业在那方面被人证过,否则认为你的生产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参与国际招标,承揽国际任务,焊接技术人员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是各类焊接制造企业认证的基础和关键。

3、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2000年一月我国得到国际焊接学会的正式授权后,作为国内唯一得到国际授权的培训机构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先后几年采取跨地区、跨行业的大联合大合作的方式,与各地方焊接学会、各行业机构、大型企业及高校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全国20余个省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为企业培养包括国际焊接工程师在内的焊接技术人员,并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大连铁道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在校生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为焊接专业毕业生提供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同时,取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机会。实现了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


4、在校生国际焊接工程师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利用学院具有的相应教育资源优势及实验教育基地等条件,通过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在佳木斯大学建立了国际焊接工程师的联合培训基地,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由此制订相应教学体系,为此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将国际焊接技术人员的资格培训和认证与工程能力培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焊接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的高度探讨工程能力培养的问题;第二、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和认证与焊接专业工程能力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相结合,树立工程意识,解决好工程能力培养内涵与外延的关系,理顺工程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设置焊接专业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构想,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从整体上使学生建立材料加工工程的概念和意识。为此,我们提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实施工程教育的措施:(1)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实行“专业+模块”,不断调整专业培养设置,强调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学历+资格”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有利于加强人才全面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要求;(2)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在教学实践中,实践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在条件建设中,建立工程能力实践和工程能力培训基地,投入经费填充实践教学所需教学设备,并先后派出六名教师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并取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保障国际焊接工程师的联合培训要求和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工程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制订了以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素质、多模式、多方向、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培养的方案,并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进行实践,获得了许多新的思路和良好效果。


5、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改革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和造就全面型、综合型、智能型、创造型专业高素质人才,首先是更新教育思想,向多模式、多方向的专业教育方面转变;构建三个“一体”,即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宽口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养,调整了原有的课程系统,构建材料加工工程一级学科平台,按照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础课、工程技术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模块几部分来设置,加大实验课的学分比重,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加强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强调素质教育,夯实基础,拓宽专业面(根据市场需求和本专业的办学特色),跟踪发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及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争取在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上有质和量的突破。
  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养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分为基础实践、教学实习(包括技能培训、专业生产实习、金工(电子)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综合实践(包括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由原来的演示性教学实验逐渐过渡到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祢补本科实践教学的不足,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大学四年专业所需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工程技术人材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我校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及资格认证工作从2003年11月开始,已培训学生6期,共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160名学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资格认证的培训,85%学生能一次顺利通过资格认证考试,获得国际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参加培训的学生除参加由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和材料学院共同承担的理论教学外,还要参加手工电弧焊、气焊、TIG焊、MIG/MAG焊等实践技能操作培训;碳弧气刨、钎焊、等离子切割与焊接、埋弧焊、电阻焊、磨擦焊、电子束焊、激光焊等演示的实习操作培训,理论教学以贯彻国际焊接标准为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能够及早熟悉国际焊接标准,为适应现代企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参加培训及获得国际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支持,为在高校学生中培养具有国际资质的焊接毕业生开辟一条新路;由于绝大多数高校已取消焊接专业,焊接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必将按照国际惯例走向大学基础教育与就业前培训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在高等教育教改革的今天,选择适当的途径对在校的本科学生进行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是培养本专业技术人才一种值得推广的做法。

[1] 谢建精  加强工程设计训练 培养合格工程师  黑龙江高教研究[J ],  2005.10
[2] 林尚扬  焊接科技与生产的持续发展  呼吁完善的教育与培训体系  焊接[J ],2004.9
[3] 解应龙,钱强,刘大伟,孙路艳.国际合作与中国焊接培训国际认证体第的建立与发展.电焊机[J ],2009.3
[4] 常凤华,张岩. 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高校工程化人才的培养,电焊机[J ],2009.3


 
站内搜索:

 
 
 
WTI哈 尔 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进乡街7号 邮编:150046 电话:0451-82924020 传真:0451-82682433
WTI北  京: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7区2号楼 邮编:100070 电话:010-52238000 传真:010-52238085-8401
WTI上海基地:普陀区武宁路509号电科大厦22层
WTI苏州基地:苏州市吴中区北官渡路26号
电子邮箱:(哈尔滨) (北京) 黑ICP备05006715号-2
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